党建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活动
“从历史走向未来 ”——中国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展示
发布时间:2021-05-28 16:00:11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487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14.jpg

     5月27日,随着铿锵有力的《少年中国说》吟诵声响起,中国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展示活动、徐汇区第三期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专场展示活动在中国中学拉开帷幕。


   中国中学自2017年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项目校后,以课程转型为契机,在“文史哲核心课程中全面融入办学特色、其他课程情境化融入”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各教研组通过专家指导、组内研讨等方式,以“双新”改革为契机,探索融合的有效途径。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18.jpg

    刘群群老师的《红楼梦》阅读课巧借“刘姥姥进大观园”带领学生领略这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22.jpg

朱鹂老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对我国优秀传统美德“孝”文化进行分析归纳。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25.jpg

    荣赟老师以《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带领学生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华法系形成之旅。

论坛展示

      展示开始,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姚黎红代表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和区教育局向前来观摩展示的领导、专家致以热烈的欢迎,对他们支持并关注徐汇教育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中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着重思考了“课程领导力”、“课程转化力”和“课程执行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31.jpg


郑敏芳校长从课程领导力、转化力、执行力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近年来学校在课程建设之路上坚实而卓有成效的探索之路。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从课程设计的“蓝图”到转化实施的“效果图”直至课程落地的“施工图”的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36.jpg

     体育教研组以“传统武术课堂”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转型中体育课堂借“传统文化特色”转型的过程。教研组自主教研、建课,通过学分制的方式体现评价改革,将自评、互评、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借力现代技术手段监测学生体质变化,实现课题的创造、实施、评价反馈良性循环,以“传统+现代”共同为学生发展赋能。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40.jpg

     杨晓鸣老师从自身执教的“中医文化”的校本课程出发,介绍了“新六艺”校本课程在落地执行中的三个“关键点”:质疑、融合和创生。

学生谈成长

      高二年级的郑士珺同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一副融合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的名为《秋之歌》耳环制作经历和学习红色研学课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后递交的入党申请书。这些都是每一位中中学子浸润传统文化浸润下独一无二的青春底色和亮色。


高研班导师专家点评展示活动

     针对中国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展示。高研班导师高屹和张志敏两位特级校长高度肯定了学校的本次课程展示和学校的课程建设,高度评价中国中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49.jpg

     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李文萱肯定了中国中学师生呈现的特色课程体现了中国中学的文脉、时代需求和完中特点。既有顶层的设计思考,又有课程推进过程中的路径和工具。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456.jpg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胡庆芳说道,弘扬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中学做了良好的示范。中国中学的系列课程既借鉴了古代的传统文化的创意设计,又打造了学科课程融合渗透的指南,实现了六艺专题化、项目化、展演化、多样化的深度实施。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500.jpg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金松表示,中国中学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方向发掘特色是一次良好的尝试。他指出,未来中国中学可以进一步强化特色体系的凝聚与凸显,更好地借鉴其他学校的优势与长处,不断推进特色办学的实践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506.jpg

      作为本次高研班的总导师,原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徐汇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懋功认为,中国中学在办学探索中,把传统文化融入核心课程,还创造了更创新的途径,打造育人生态,是落在主轴文化建设上一次良好尝试,也为徐汇特色创建与课程转型提供了一次优秀的范本。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510.jpg

       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加以总结。他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思考课程如何让学生获得人生所需要的东西。从这一点出发,新课改下的学科教学要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要从“照本宣科”过渡到“解决实际问题”,要关注与生活建立的联系,要让学生感知文化,设计学习方式,激发内在动力。中国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对这一转型方向的深刻践行。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513.jpg

        中国中学将从88年厚重的办学历史中继续汲取养分,不断思考如何用课程建设结出的硕果,让教师们更快发展、让学生更好发展,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蓝图中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