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特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特色
【特色云课程“真美育人”】《谈美鉴雅——中国画美学赏析》
发布时间:2022-04-30 10:05:17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220

真育美人

中华文化
诞生出的文化瑰宝不计其数
它们或明德承道
或记录工匠初心
或讴歌隽文化艺术
无一不让后人赞叹膜拜


前  言

     中国中学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了“新六艺”校本课程,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目标。
     为了丰富居家学习生活,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中学在线上教育期间面向高一年级开展了“中国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修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在“云上”继续传承。
     中国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云课程”浓缩了六个课程群,近30节课的文化精粹,在呈现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特色社团呈现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



“真美育人”课程群
《谈美鉴雅——中国画美学赏析》
1.png


       这是北宋少年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入画篇,展现的是王希孟最后成画的过程。每一个青绿衣服演员都是画中的一座山,山的形态随心而动,至成画,所有演员走进了画中。对于王希孟来说,此画当与天地共存展现

2.png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的课程将要一同探索中国画中的美学,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png

       真美育人可以理解为以真正的、自然的美来育人。谈美鉴雅是交谈作品中的美学,鉴赏其雅俗之分,在本系列课程中,我们不仅要感受美,鉴赏美,还要了解中国画美学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底蕴。
       因此,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从“意象”出发赏析中国画中的美学。


4.png


     我们的课程将从中国画的三大类展开叙述,分别是:
l 山河壮丽——中国山水画
l 逸气横生——中国花鸟画
l 以形写神——中国人物画
     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一起来一场探寻美的旅程。

5.png



山河壮丽——中国山水画
6.png


     首先是山水篇。
     开头的视频《入画》演活了《千里江山图》,这个极具表现力的舞蹈诗剧带领我们走近那千里江山,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让我们看到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的王希孟的创作过程,相信不少同学已经被这个表演深深打动,想要进一步了解这幅作品。
     那我们以《千里江山图》为例,一起来找寻中国山水画的意象。千里江山图是我们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其作者王希孟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只有十八岁,但在他的作品中却表现了“雄浑壮阔,气势恢宏”的意境。

7.png

     《千里江山图》将近十二米长,比两幅《清明上河图》加起来还要长。它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烟波浩淼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从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画卷中的“青绿山水”是用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苍翠、画面爽朗、色泽鲜艳,使作品意境雄浑壮阔,秀丽壮美。其实,我们所感受到的这些意境是如此真实,仿佛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但细看作品,却是一种写意的表达和工致的结合,作者并不强调还原山河美景的真实面目,也不专注于树林房屋的逼真,而是通过种种意象的融合共同构成了这片大好山河,让我们这些观者能站在高处,俯瞰“千里江山”。

8.png9.png10.png

    首先,我们来看作品的主体,“山”,宋代郭熙曾在他的画论中《林泉高志》中说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个理论直接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在作品中呈现其中一种便足够令人钦佩,比如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高远”,王蒙《青卞隐居图》中的“深远”,倪瓒《渔庄秋霁图》中的“平远”,但是这个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在这幅作品中“三远”分别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走进画中来看一看。

11.png12.png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图,从左至右为其进行排序,交流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这三幅图分别展现了山的“高远”,“深远”,“平远”,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一看。我们来到山脚下,仰头望去,山峦雄风如巨人般屹立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不禁被自然的力量折服,这就是他的“高远”,表现的是山的高度;我们再往山里走去,层峦叠嶂的群山,隐秘的房屋,在缭绕的烟雾下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感,不禁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这就是他的“深远”,表现的是山的深度;慢慢地我们爬上山顶,放眼望去,远山如眉,开阔明朗,隔着江,群山向远处的地平线绵延而去,渐渐消失在雾霭之中,这就是他的“平远”,表现的是山的广度。王希孟巧妙的运用“三远”带我们领略了山河景观不同视角下的奇妙风景,传达了自然意象之美。

13.png

     除了自然风景中的意象之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处处透露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来看看宋人生活是怎样的呢?

14.png

     通过视频,我们感受到了仙境中的烟火气,水草丰茂,林木苍郁,民居院落开阔宽大,绿水青山,山水互养,所以水美鱼肥,百姓丰衣足食,《千里江山图》中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天人共处的哲学理念,当我们游弋画中,常常会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15.png


     比如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看云不是云,看山不像山,但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江南的烟雨,云雾的汹涌,山水树木的迷蒙隐现,他画的是他心里的云,正如张璪所说:“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这就是中国画的意象观。

16.png


逸气横生——中国花鸟画
17.png

     接下来是花鸟篇。
     请同学们欣赏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由阿尔布雷特·丢勒所画的《野兔》。

18.png

     野兔的毛发根根分明,身体轮廓体积感强烈,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如同一张照片一样,可以看到西方绘画具有写实性与再现性。
     同样是兔子,北宋画家崔白的《双喜图》是这样描绘的,这是秋冬时节荒野中一幕有趣的场景:左下方一只野兔,好像正想在赶路间隙小憩一下,却不小心惊扰了树上栖息的两只喜鹊,出于护卫领地的本能,它们向野兔发出了警示。其中一只踞于主枝,振翅俯视鸣叫,另一只在枝头盘旋,似有助阵之意。树下的野兔驻足回首,眼睛瞪得溜圆,似乎因鸟儿的聒噪而惊疑,一边望着领地的主人,一边还抬起右腿准备随时逃离。

19.png

     当我们把两幅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画面的表现上来看,西方的水彩画注重再现与写实,中国的花鸟画则强调意向的表达,讲究“天人合一”的联系,通过对比,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国画中对于意象美的重视,对于内心世界的表达。

20.png

     我们再来看一张花鸟画,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艺术风格判断是谁的作品?

21.png

     这幅《孤禽图》出自明末清初的画家八大山人之手,八大山人原名朱耷,生活在明末清初,是明朝皇室后裔,明朝亡后,全家90多口人被屠杀,皇族后裔转瞬变亡命之徒,于是他削发为僧,满腔愤懑无处发泄,只得用画画发泄心中情绪,却也因此,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甚至影响到了国画大师齐白石。

22.png

     了解了八大山人的一生的坎坷经历,我们再看他这些白眼望天的虫鱼禽鸟,是不是更能够理解他作画时的心情?仿佛在说“世界以痛吻我,翻个白眼又如何”,他将物象人格化,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对于命运的抗争。八大山人曾题诗:“墨点无多泪点多”。

23.png24.png

     他的作品用墨不多却饱含充沛的情感,画中的鱼、鸟、甚至是鹿和猫,都用简单或繁复的笔墨进行描绘,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却都逸气横生、别有趣味。
     在这幅《花鸟图》中,树木只画出了一个小枝,枝杈上站着两只鸟,一只闭眼低头,另一只抬头仰望,寥寥的笔墨和大面积的留白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和一种平淡天真的趣味感。

25.png

     花鸟画不仅可以秀丽雅致,也同样可以怪诞有趣,这就是中国花鸟画的意象之美。


以形写神——中国人物画
17.png


      最后是人物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段诗句来自曹植创作的《洛神赋》中对于爱慕女子洛神的描写。

27.png


     同学们通过这段诗句,你们会联想到怎样的洛神形象?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绘制了这幅《洛神赋图》,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文学作品为脚本表现人类情感主题的伟大画作,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所看到的版本都是临摹本,其中,辽宁省博物馆最为接近原作。这幅近六米长的长卷,如同连环画一般展现了一场人与神的旷世奇恋,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顾恺之是怎样表现这段爱情故事呢?

28.png


     顾恺之在历史上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尤其擅长人物画,并且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有一句名言“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强调了画中点睛的重要性。

29.png

     在前面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曹植眼中的洛神形象是美丽绝伦的,而他与洛神是爱而不得的,这样凄美的爱情在顾恺之的笔下具体是怎样呈现呢?我们来到画面中第一幕曹植与洛神的邂逅,曹植一行人沿着洛阳龙门的伊阙走着,远处是烟波浩渺的洛水,一抬头,曹植看到了一个奇妙的景象,洛水之上竟有一女子,仔细观察此刻曹植与随从的视线,他们看向的并不是一个地方,似乎只有曹植可以看到洛神的样子。他形容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如此极致的美在顾恺之的笔下是怎样的呢?尽管画卷已经残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位女子发髻高耸,衣袂飘飘,顾恺之用圆转弯曲的线条描绘了洛神的衣饰,为了更好地展现她灵动飘逸的美,顾恺之在画面添加了两只飞雁和一条龙,并在旁边附上文字,除此之外还有秋菊、春松、云气、雪山、出水芙蓉、金乌出现在洛神的周围,顾恺之用这些最为美好的意象来表现曹植对洛神形态的形容,进一步地体现洛神之美。相遇便是如此具有美感,离别时又何尝不是。

30.png

     我们再来看画卷中最为壮观的一幕,这是一场盛大的离别,曹植站在岸边,他的手呈现了一个向下摊开的姿势,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手势,像是邀请又像是告别,前方洛神坐在坐骑上渐行渐远,画面中出现了仙女、随从、文鱼、海龙、蛟龙、白虎等众多角色,但无论画面多么热闹,曹植和洛神的眼神都没有离开过彼此。顾恺之用他的“以形写神”描绘出了一个飘逸绝美的水中仙子,一个优雅踟蹰的贵族公子之间的若往若还的爱情故事。在这个画面中,不仅人物传神生动,山水、花鸟同样为整幅作品所传达的意象服务。

31.png

     通过这节课,我们从中国画的三大类:山水、花鸟、人物了解了中国画的意象观,中国画并不把照抄现实当做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相反,传统的中国画更多地被赋予了意象性的精神寄托,从而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


校园传承与发展
32.png

      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中学在2013年成为了上海市非遗传承基地,并在全市率先创建“中国情怀”课程群。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陶冶情操,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中学利用墨韵社、书画社的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多项艺术活动。在寻访秋海堂艺术馆,开展艺体书法专场讲座,参观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的活动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书法的知识,感受书法的真正魅力;在汇爱萨迦活动中与萨迦中学书法社团通过远程连线,传递情谊的同时共同将中国书法发扬光大。此外,中国中学艺术节活动围绕“琴瑟东方韵,水墨中国情”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中国眼、世界心、未来梦”。

33.png


结   语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东方美学与文化内涵,是世界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我们从中国画的意象之美进行赏析,体会了精神与情感元素在传统中国画中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以发现美的眼光重新认识中国画,“真美育人”课程群的《谈美鉴雅——中国画美学赏析》就讲到这里,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