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
中国中学科研成果论文七
发布时间:2017-11-01 10:12:48   发布人:中国中学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5307

浅谈班规的制定

卞峥嵘

班主任会上聆听了蒋凌雪老师“班规如何制定”的发言,收获良多,结合我自身的班主任管理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一、好的班规应该是怎样的?

 “老式班规”常有两个特点:一是班规没有成文,遇到某些具体事件,多是根据班主任的想法来处理,还是属于“人治”范畴。二是班规往往是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是为了配合学校规定,在网上找来应付检查的,内容上也往往比较空洞。

那么,一份好的班规是怎样的呢?

先明确几个概念。班级,是一个群体。群体,首先是秩序,然后是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一种公约力。因此,班规的本质是一种公约,是为了一个班级能够更好地发展,老师和学生共同缔结的一种契约。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惩罚,为了遵守,更是为了完善和提高——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共同体,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公共精神、公共理性之公民,从它制定的程序来看,应包括师生的共同参与讨论,是一个民主的产物。

因此,好的班规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经过师生的民主讨论。

第二,师生必须共同遵守。

第三,它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和完善。

 

二、如何制定好班规?

第一,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应当针对班级里存在的问题设立。“不打架、不骂人”,内容当然对,但如果班级根本不存在打架这一恶习,就显得很多余。

好的班规,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来,并且在他们中间反复酝酿、成文和修改,最后全班同学表决通过。譬如值日生管理问题,对于逃做漏做的同学该如何管理?这个问题不仅班主任要面对,所有同学都要面对,因为如果一个人漏做,同一天负责的同学就要多做,如果在值日生管理问题上建立起一套刚性制度,这和学生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他们没有理由不参与其中并且认真维护。

第二,班主任不仅是班规的制定者,也是班规的受约束者。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翻开任何一部成熟的法令,都有对执法者、监督者的相关约束,这是一部法规的基本精神。

如果班主任享有豁免权,又如何让学生信服呢?规定学生必须在7:30之前进教室,班主任自己却不履行这个条例,学生自然上行下效,有法不依。

这是否意味着班主任的权威受到影响?这是一个伪命题,班主任的权威建立在“理”字之上,理之不存,威严何附?不讲道理的威严是淫威,淫威之下培养出来的是臣民、顺民,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班规是大家集体协商讨论出来的,在制定的过程中,相互博弈,相互妥协,这样的平等协商精神,对学生又何尝不失为一种春风化雨?

第三,班规必须要有“惩罚”措施,若无惩罚机制,或者惩罚失效,班规就只是一张纸。马卡连柯在《苏维埃学校里的教育问题》一文中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责任感,锻炼意志和人的尊严感,提高抵抗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但是,如何惩戒,却是一门艺术。譬如,作业抄袭历来是一大难题。有些老师认为,既然你喜欢抄,那么就罚抄,对不对呢?抄作业的根源在于三点:第一,懒;第二,不会做;第三,不诚信。罚抄能解决“懒”的问题吗?或许可以。罚抄能解决“不会做”和“不诚信”的问题吗?显然不能。对于后两种原因,罚抄无法起到提升和完善的作用,因此,未必是一个好的惩戒方法。针对这一点,我和学生进行讨论,最终达成的约定是:如果被发觉抄作业,那么该学生必须向任课老师解释清缘由。不会做,任课老师自然会教他,帮助他提升;不诚信,主动向老师坦白错误,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弥补。一般来说,一个高中生也挂不住面子,总是跑到任课老师那里去承认错误的,毕竟,这也有失尊严。

 

班规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提倡“依法治班”、讲“民主参与”,不是意味着班主任放手不管,而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找到自己作为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找到自我管理感。放手是放之有度,体现人性化教育,让把班级还给学生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