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有诗意——中国中学读书节文化专题课程
2024
04/27
4月26日,中国中学“经典共赏 文化传承”读书节揭开帷幕之际,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了首场文化专题课程讲座。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第十三季)《人生自有诗意》主题讲座在贤勇楼大礼堂成功举办,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共同经历了一场与“诗意”的邂逅之旅。
本次讲座由上海公安学院基础部教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老师主讲。陈老师著有《晚唐五代诗史》,多次担任央媒、地方卫视节目文史专家顾问,诗词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等主流专业期刊。
陈曦骏老师从“诗意人生”谈起,他认为不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四海九州之内皆有属于自己的专属诗意。陈老师以自己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经历为例,唯有明确目标,才能“万水千山只等闲”,坚定决心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博观约取从而“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困境泰然处之固而“何事居穷道不穷”,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中找到“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人生诗意。
为什么只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陈老师从中国古诗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说起,凝练的语言、脍炙人口的名篇、于人心生成的激荡……中国古诗词是文学中最独特的存在。来到中国中学,陈老师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以“国”字作飞花令,同学们再次身临其境地感知到诗歌这一从未间断的历史卷轴,其背后的博大意蕴,体会到潇洒吟咏的意趣。
“短篷炊饭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最令同学们振奋的是,身处上海这一包容万象的城市之中,原来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曾在此驻足,留下风雅之颂。在陈老师的解读之下,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更是化为真切存在的方寸土地、点滴心声,萦绕于一呼一吸之间。
讲座最后,陈老师将亲笔签名、寄语的作品赠予在“飞花令”中脱颖而出的同学,参与讲座互动的同学也获赠《思想点亮未来》讲座合集。陈老师以一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表达对同学们的鼓励与期许,愿同学们心有所向、心怀“诗意”、青春不负。
本次讲座中我积极参与了飞花令等互动环节,同学们和陈老师都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我感受到了以诗会友的快乐,在互动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能让我更广泛地学习,探索人生的诗意。
——高二6班 冯天羽
感受诗词的魅力,也是首次参加飞花令活动。有点紧张而没有表达想出的诗句,稍稍体会诗词大会选手过人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知识储备。作为一次公开表达的经历,于我自身有极大意义。今后也会不断完善自我,以更从容的方式面对学习与生活。
——高二4班 王益欣
讲座中,陈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学习古诗词的经历。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熟背1000多首唐诗的拼劲。在飞花令环节中,每一次都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副胸中有丘壑的淡定,让我羡慕。在同学们的鼓励和推荐下,我也非常有幸能够登台参与飞花令活动。在与陈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增加了知识,更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高二5班 洪雷
陈老师的一席讲话,让我在惊羡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自信不凡的谈吐之余,于我们这一代青年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有了更加准确深刻的认识。在激烈的飞花令比赛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诗词中的力量与美,用古诗词与古人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心灵互动中,内心的理想自我也在逐渐显现。且陈老师的学习和创作诗词的经历也使我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同时积极付诸实践,这样外部的知识才能够内化成为为自己的强大力量。
——高二5班 彭思源
中国中学借助读书节的平台,立足学科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现代责任公民。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诗意赋予我们生活之意趣,逆旅之助力,青春之使命,少年之情怀。本场讲座,同学们走近诗歌,探寻诗意之美,亦从中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联结。来日,定当以青春之火,助燃中华千年文明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