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鹏正举少年志 长风破浪奋楫行——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中年级研学掠影

2024

04/26

“行走中国”研学课程,是中国中学近几年来重点打造,为深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迭代的重点推进项目。结合高中教育改革动向,深化高中生在研学课程中“研”的成分,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形成的系列研学课程。

若是将三年的高中生涯比作一艘在海中行驶的船,能力与素养就像发动机中的引擎,决定船的航行速度。在“行走”中探寻自我,感受文化的魅力,拓宽视野的边界,挖掘潜在的能力优势,它将会成为高中生涯航行的加速器,助力我们勇往直前。

本次高中部研学活动,学校为三个年级量身定制了“启航”、“试航”、“远航”的研学最终旨归,在不同项目的驱动下,同学们收获颇丰,为未来的成长迈出了扎实一步。

正值仲春谷雨之际,中国中学为高一年级特别设计了一场既有“历史感”也有“科技力”的研学之旅,走进江南造船厂,感受百年之前西学东渐的历史风云激荡,增强民族自信心;见证当下科技中国的崛起与强大,锻造工匠精神。

追忆峥嵘历史岁月

在江南造船厂引导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江南造船展示馆,浏览了解了自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成为今天“江南造船厂”的风云历程,许多同学都纷纷拿出纸笔和手机记录下丰富且珍贵的历史资料。百年之间,江南造船厂几经变革与厂址搬迁,不变的却是其始终秉持的“悬规植矩,器唯求新”的厂训,坚守的是承担民族与国家发展重任的赤子之心。

感受硬核科技力量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江南造船生产基地。硕大无朋的龙门吊、短小精悍的运输车、不同功用的船舰让平时很少接触生产现场的同学们大开眼界,收获满满。精益求精、追求创新、技术进步的大国工匠精神也由此得以具象化,深深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


从历史中汲取前辈经验,在实践中锻造科学精神。通过寻访江南造船厂,高一学生们对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领悟。科技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启航正当时!

春雨如丝润万物,杨花柳絮随风舞。高二各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为“薪火赓续,龙耀中国”的城市行走活动。小组成员以中共一大会址为中心,沿着不同的路线漫步,途中各打卡点相连的轨迹,恰好组成了一个“龙”字。

古今交汇 薪火相传

同学们在《新青年》编辑部和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前驻足,感受百年前青年力量的凝聚;在文人故居前沉思,体会仁人志士以笔为戈,以舆论开明智,以铅字传薪火的家国情怀。

他们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领悟点点星火最终照亮复兴之路的艰难历程;他们穿梭于老上海石库门,见证历史变迁,时代发展。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午后,高二同学又来到位于西郊的上海动物园。在这里,华美的孔雀开屏、慵懒的大熊猫、孤傲的东北虎、活泼的金丝猴…在他们趣探丰富多样动物世界的同时,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有了更深入认识。

足之所行,目之所及,心之所悟。高二同学在漫步打卡中传承薪火,在鸟鸣鹿呦间窥悉自然奥秘。他们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眸见证历史,用心灵感受发展。在高中生涯的中点,逐渐立志、明志,开拓人生之宽度,扬帆续航!

古来登高舒壮志,四月春华日,正是不负韶华奋斗正当时。

中国中学高三年级在美好的四月春中迎来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动身前往上海中心大厦,站在上海之巅俯瞰这片土地,登高望远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能让大家对未来目标的追寻更加坚定。

临行前,高三学子们齐聚大礼堂举行登高动员仪式。卞峥嵘老师携手高三6班张恩泽同学为大家带来了诗歌对诵,回顾古来中国登高壮志的传统。

高三2班王圣洋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许下自己的高峰祈愿,也为所有同学送上祝福。

年级组长蒋老师、中国中学副校长黄勇老师也用温暖话语激励鼓舞着高三的同学们,在最后的奋战时光里能够不负韶华,勇攀高峰。

立远锚奋发当时

来到上海中心,电梯以每秒18米的速度飞驰而上,只需55秒便从地面直达第118层 “上海之巅”。登上上海中心远眺,或许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朦胧之美,亦或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颇有意趣,引得同学纷纷打卡拍照留念,还共同相约待到金榜题名日,再登临,话如今。

四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被新雨洗过春天,少了几分娇艳,多了几许清朗,宛如少年人的意气风发。高考在即,愿所有高三学子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以梦为马,扬帆远航!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走于各大历史文化场馆之间,感受时代的变迁,探秘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借助学科任务单提供的学习支架,同学们从多角度收获了对场馆背后内涵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应用,有效提升了综合素养。        

跬步之间,翩翩少年;

志存天下,千里万里。


- THE END-